自从开始做财经主持人之后,就再也没有写过这样“文艺性”的文章了。05年的时候,我写过一本书《历史的智慧——中国里历代十大帅才》,现在想来,已经是很久远的记忆了,当时习惯了深夜写作,白天睡觉,每天深夜沉浸在历史的感觉里。几年过去了,《南京!南京!》又勾起了我的这种历史感。
记得看完电影,我跟保秀讨论,为什么影片要拍成黑白色?保秀说,也许彩色的会更好看,但是我觉得这样的电影,一定要拍黑白片,如同当年最经典的《辛德勒的名单》。黑白会过滤掉强烈的色彩带来的视觉冲击,沉淀下厚重的历史感。感官的东西少了,思考的东西反而会多。
陆川用了几乎一半的篇幅在表现慰安妇——中国女人被欺辱、蹂躏。这样的浓墨重彩,比杀戮还让人窒息,因为女人被人蹂躏是一个民族最不忍面对的惨痛,它深藏在遮羞布之下,成为集体失语,无处不在,又无法发泄的痛苦、钝痛。在男权的社会里,这比被杀还要惨烈,惨烈到让一个女人失去所有的尊严和价值,死不足惜。
所以,当高圆圆演的姜老师被日本人带走时,向日本兵说了一句“shoot me(向我射击)” ,那个一枪将她打死的日本兵,此时显然是做了一件善事,形象立刻善良起来。因为在所有人的潜意识里,姜老师这样的女子,宁可死了也不能被拉去作慰安妇。而导演陆川也必须安排这样的结局,因为,如果姜老师被拉去做了慰安妇,战后忍辱偷生一辈子,就撕掉一个民族最后的那块遮羞布,陆川显然还没有残忍得那么彻底。
但,陆川显然做好了残忍的准备,于是有了唐小妹,一个富人家的花样妙龄女子,被无数日本兵蹂躏后,日本军官一把抓过她来,一枪打死,隐忍得说了一句:“她太美了,她不应该这样活着!”跟被蹂躏相比,女人的死变得很渺小。显然,陆川到这里,没有继续残忍下去,因为相比死,生才是最大的残忍。
记得看陆川的博客,他说当时查阅资料,看到这么一段记载,一个日本军官,将随身的军刀落在了一个慰安妇的塌上,于是,几个中国女人拼命去抢那把军刀,不是争着反抗,而是抢那把刀来抹自己脖子!匪夷所思的现象,想来又是理所当然。
并没有几个人,敢把最私密的、已经结了痂的伤,再扒开,给人看。在这里,我很佩服陆川,佩服他的勇气,敢于让观众去承受这样的伤,需要很大的勇气。《南京!南京!》的观影感受绝不愉悦,电影院整场都很静,观众的头顶上像有一团阴云,压在每个人的心理。我看的那场影院格外静,只有一次,一个男观众忍不住骂出了一句:“我操你妈的小日本!”,就在演到日本兵闯进难民营,强奸中国少女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