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部电影叫《铁男》,讲述的就是在城市中的白领一族,在日夜忙碌与机械化的生活中,身体逐渐长起了金属,直到最后,不折不扣地成了一台机器。电影中所包含的隐喻正契合了这个民族的一部分性格,强烈的隐忍并没有将灵魂中的另一面剔除掉,而是像弹簧一样紧紧地压住,紧紧地绷着,直到某天,假如有一个机会,会让这种压抑的欲望迸发得更强烈。
再就是为什么日本明治维新后,天皇对外侵略政策得到了国内民众大多数的支持,而且参军的日本年轻人被誉为“皇军”,是天皇的嫡系,类似接近于神的人,所以在日本当时被赋予了强烈的使命感,而且根据国家神道的教义,天皇裕仁被日本右翼保守势力誉为“和平使者”,在军国主义膨胀的日本开始了对华侵略,在极右翼分子的煽动下,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了难以磨灭的历史伤疤。这伤疤在历史的长河中一次次地揭露,被提起,成了中国大地上的一个伤口。
在陆川拍摄《南京!南京!》时接受采访说:中华民族能历经那么多磨难而没有倒下,这个民族就一定有一种有别于其他民族的力量存在。
这种精神没有倒,在南京依然每年都有人纪念那些逝去的人,还有影视和书籍,将那些真实的历史雕刻在了时光中。
军国主义的思维模式
《南京!南京!》的公映,再次引发了我们对当年那场发生在南京大屠杀的讨论。有人对这部电影拍案叫好,它告诉我们战争对人心理的摧残不但在于被害方,并且还在于施害方。同时也存在一些质疑的声音。冷静看待那段历史,才能找出大屠杀这种反人类非常态罪行发生的根本原因。
从失业青壮年到被洗脑的日本军人
《南京大屠杀始末采访录》的作者、日本作家本多胜一通过对受害者或受害者亲戚,日本退役军人的访问,以及当时的军人日记和随军记者日记,从日军进攻上海开始记录他能够获得的各个案例,并尽可能地恢复各个案例发生的经过原貌。
当时从上海登陆的日本关东军各师团內,在进入南京之前,已有数量极多的各种犯罪行为。而且令作者和读者们震惊的是,有极多的案例,甚至不能用正常的人类思维能夠想象到。
还有很多军人日记表现出了对自己战友滥杀强奸行为的反感和无奈,甚至最后有的自己也参与到其中去了。
当时的日本,长期战争带来的经济影响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特別是极高的失业率,大批青壮年失业。因为常规服役军队已经全部用上,战争的需要,也是社会稳定的需要,国家开始大力鼓励参军。在传统东方式“忠君报国”思维的带动下,以及政府洗脑欺骗的加强引导下,这些社会失业人群纷纷加入了军队,并在经过极短时间的训练之后,被送上了战场。也就是登陆上海的日本关东军各师团,这些师团的军人有些甚至没有系统接受过职业军人所需的所有训练,可以说他们中很多人并不具备职业军人所该有的素质,虽然他们中也并不缺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影片中的角川正雄正是处于这样一个团体中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