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出场人物和细节,都一定有史实相对应。”陆川说。如电影中日本兵规定一个妇女只可带走一个男人,为了多救人,姜淑云冒着生命危险来回穿梭,最终被打死的情节,就能从南京一个老师的日记里找到原型。他在日记中记下:有中国妇女,换了6件衣服,带走了6个人。
最大程度还原历史的背后,是对史实的考究和尊重。陆川的房间里,几乎每个角落都堆着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研究资料、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参与了前期策划的一位剧组成员说,当初那个薄薄的剧情梗概,她读了几个小时,其间不时走到户外:“太沉重了,就是想出来透口气。”
市场与艺术相融合
新生代探索新路向
2008年,中国电影收获了43亿票房,其中过亿的国产大片多达8部。《南京!南京!》的票房表现,让人们再度体会到中国电影的号召力。
不同于以贾樟柯为代表的中国第六代导演,以张杨、陆川、宁浩为代表的新生代导演,立足本土,凭借中国传统的文化张力获得了世界声誉,同时通过市场与艺术相融合的道路,为中国电影工业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向。
陆川很为自己生活在一个更加宽容、多元的时代氛围中而庆幸,“这是《南京!南京!》问世的前提。”
“那柔和的光柱,会缓慢而坚定地走过你的身旁,如同两个世界的朋友,我们无法交谈,却可以相互融化。”拍摄的间隙,陆川在博客中写道,“文化如水,可以滋润心田,也可以融解坚冰。”
作为一个电影人,陆川有着更大的理想,他说,“我希望能将中华文化的脉络表达出来,希望有一天中国的文化产品可以真正走出国门,抵达世界,中国的电影人可以在一种平等的状态下,与世界同行讨论制作,讨论票房,讨论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