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京!》受到热情的赞扬和激烈的批评都是预先注定的事情。但两件事已经说明了这部电影的成功:
一是关于这部电影的争论把国人引向了对战争、对中日两国历史和文化的思考,对于这样一部题材的电影来说,它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就已经完成了;
二是根据已经统计的观众人数,《南京!南京!》票房过亿已不成问题,首周末的数据马上就会出来,传言陆川打赌如果票房超过1.5亿,他就得跟韩三平一起去黄浦江裸奔。尽管是严肃的历史题材,《南京!南京!》终归是一部8000万投资的商业运作的电影,国内票房再加上未来海外发行的利润,《南京!南京!》可谓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丰收”了。
然后呢?如果能在国内和国外影展上摘得奖项(比如,陆川希望此片参加东京影展),那就不仅是功德圆满,而且是锦上添花了。
但是,抛开对《南京!南京!》这部电影种种细枝末节的争论和非议,我认为《南京!南京!》揭示出的最大的真相就是中华文化之殇:在南京这座“生死之城”,中国人输掉的不仅是一次战役,而是,两个民族的文化也在这里如此残酷地碰撞在了一起,当你发现一方文化所包涵的严明和凶悍,另一方却是涣散和羸弱,那种挫败和伤痛更加锥心刺骨!
就像一直以来,对南京大屠杀的正统描述往往止于抽象的数字和简单的哭诉,《南京!南京!》不仅以中国人自己的方式还原了丰满的影像记忆,而且,更像是那个人群中的小女孩,对大人们一直交口称赞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华丽外衣,大声地说出了:我根本看不到那件漂亮的袍子!
是的,小女孩已经把话喊出来了,只是我们不要有选择地,或者很策略地,听——不——见——!
当日军枕戈待旦开始攻城之后,你看到了弃城而逃的士兵冲破阻拦的不顾一切;当中国的平民和战俘面无表情地被活埋、火烧,你看到了镜减头一转,安全区里的麻将声声以及“朋友”、“我是良民”的日语教学;当六、七个日本兵面对满满一个教堂的中国人心惊肉跳并且飞逃搬兵之后,你看到了不仅是老百姓举起双手,而且,还有混在人群里多多的士兵举枪缴械;当“小妹”在安全区里教小孩子们演唱优美而绵软的越剧梁祝(在慰安所门前被蹂躏至精神失常,依然优美绵软越剧表演成了小妹的绝唱),你看到了在南京城的冒着黑烟的废墟之间日本“鬼子”伴着令人心惊肉跳的鼓点,以陌生而怪异的舞蹈匍匐般地踩踏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