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请不要告诉我,那个小女孩的喊声你听不见——“我根本看不到那件漂亮的袍子!”
作品已经呈现,关键是我们要不要看到,要不要承认我们已经看到。
“南京是一座抵抗之城”是陆川做宣传时讲出的话。在看到了网上无经计数的谩骂和“汉奸”的吼声之后,你就会理解陆川的苦处。
电影《南京!南京!》其实是希望还原出历史,而不是给南京城下一个概念的定义。看过电影都知道,抵抗就是前面一点的巷战,之后呢,就是面对屠杀的挣扎、求生甚至出卖。
用100女人去交换难民营的苟活,这算是抵抗吗?当一个国家不能保护自己的属民,当一个国家的男人不能保护自己的女人,还需要女人用肉体去换取苟安,这是多么锥心的耻辱!
导演陆川是不需要解释他的电影的,但为了票房宣传,他必须趋就一种正确而宏大的说法。所以,他强调“抵抗之城”(你还指望他有什么更正确的说法来面对话筒和摄像机呢?)。其实,他不想给一个定义——没有任何一个词可以覆盖历史;其实,我们在电影里都能感觉得到,70多年前的南京更像是一座“羔羊之城”……
还有一种光辉的褒扬,就是说《南京!南京!》阐释了战争中的人性。没错,电影选择了日本兵角川的视角,对慰安妇的描画等也都体现了电影对个人在战争里命运和遭遇的关注。但我要说,关注战争中的人性的影片汗牛充栋,不缺陆川的《南京!南京!》这一部,强调《南京!南京!》的人性关怀,与其说是对这部电影价值的拔高,不如说是一种抹平。
是的,《南京!南京!》聚焦的不是遥远的纳粹集中营,而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历史,是我们这个民族所经历的苦难和耻辱。陆川说,我要让人们看看我们是输给了什么样的对手,如果对手是一群小丑,那是对我们自己的污辱。
所以,我们可以跨越“抵抗之城”的政治正确,抛开毫无新意的“刻画人性”的空洞之说,直面电影已经讲出的事实:那件漂亮的袍子并不存在,如果我们不反省和重塑自己民族的文化,我们永远无法超越曾经战胜过我们的敌人!(倍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