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陈还是单身,朋友们正帮着他介绍女朋友,许多人总会问一句:“你‘歧视’80年代出生的女孩吗?”他总是乐呵呵地回答:“不歧视,哪个年代出生的都有知书达礼的好姑娘。我觉得80年代的姑娘很可爱。”
这问题并非多余,因为一篇题为《坚决不娶80年代女生的七个理由》的文章曾经在网络上流传甚广。作者是一个“70年代”,列举了“80后”女生的若干劣迹,其中一句就是———“70年代的女子像羞怯的小鹿,而80年代的女生,本身就是猎人。”
每代人都会被上代人批评
偏见在营造新的代沟。日本电影《大逃杀》里构思的成年人和年轻人互相不信任的情况,就是代际鸿沟的极端表现。
对“80后”的一个最普遍的评价是———毁掉的一代。这并不新奇,历史上对下一代人的“打包”批判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上世纪20年代,侨居巴黎的美国女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曾经指着海明威等人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此后,这个称呼被用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整整一代人身上。上世纪50年代,“垮掉的一代”被正式命名,最早时也是文学概念,后来成为当时一批青年的代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青年则被称为嬉皮士,七八十年代的美国青年被叫做“电视一代”。
每一代人都被上一代人无情地批评,上一代人往往对年轻一代表示担心和痛心。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哪一代人彻底地把自己毁掉的情况,社会依然在运转、发展。
他们的梦想、爱情和责任
本次调查中,只有27.3%的“80后”“不相信爱情”,23.2%的“80后”认为“梦想是件虚无、可笑的东西”。而认为“‘80后’有责任感和道德观念”的,超过六成。“80后”对这个社会和自己的生活充满希望,他们仍然受着“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热爱祖国、关心集体”的教育长大。
但外面的世界则更多地告诫他们:提防爱情,谨防受伤,老实干活,别抱梦想,拼命挣钱,购车买房。他们不愿相信这些警告,内心却充满了焦虑和困惑。
他们心怀梦想,但在就业和提升等方面却非常现实。“80后”对待婚姻多数很谨慎,因为这个承诺的违约成本很高。同时,他们却大胆地挑选自己的恋爱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