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永远年轻的妈
我妈不论在过去还是现在(我都不敢用“年轻”和“年老”这两个敏感的词,因为今年才要满六十岁的妈妈确实不算“年老”)始终思想新潮、心态年轻。
我父母是自由恋爱的。这在四十年前的农村,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我妈硬是不顾双方家长的反对,义无反顾地爱着并最终嫁给了我父亲。在我印象中,小时候,虽然因为家穷,父母也常吵吵闹闹,甚至还大打出手,但大多数时候,我们总能听到父母边干活边开心地对歌,每当秋收后剥玉米壳和玉米粒的时候,一家大小就围坐在一起,一边干活,一边听父亲讲《西游记》、听母亲唱《洪湖水,浪打浪》,一家人欢声笑语,其乐融融,这是我最怀念的童年时光。
我妈很善于接受新事物,自从她去了一次外县我姨家见识了自行车和缝纫机,回家后就陆续买了这两样,成为我村最先学会骑自行车和使用缝纫机的女性。我们家还是我村最先砌烟囱的人家,这也是我妈后来再次从外面“考察”回来后逼着我爸改造的,这彻底结束了我们家一做饭时就满屋子烟熏火燎、全家人泪流满面的历史。
最难得的是我妈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我们家四个孩子中就有三个是女孩,但我妈从不偏见保守。无论多么困难,都支持、鼓励我们读书。有人劝我父母说,集中精力供我弟弟读书,女孩就算了,差不多就行了。但我记得我妈说:“不管男孩女孩,哪个愿意读,哪个读得好,就让哪个读。要是都能读,哪怕卖房子!”记得我小时候身体瘦弱,怕干体力活,我妈就激励我说:“干不了体力活,就要好好读书,将来才能脱农皮,不用干农活。”又因有一次,我说我喜欢吃馒头,妈又趁机鼓励我说:“喜欢吃馒头就要好好读书,将来才能在城里工作,才有馒头吃。”我妈说不出什么大道理,但这些朴实的话,确实使我立志要好好读书。以后,只要不是很忙,我妈就叫我带上书本一起去,她干活,我则在阴凉处看书、复习。中考的时候,我报考了高中,有个同学的妈妈建议我妈让我改报师范,一者可以减轻上学时的费用,二者可以早些出来帮扶家里。可我妈还是选择尊重我,鼓励我考高中,上大学。后来我报考大学与研究生时,父母都比较尊重我,从来没有干涉过我。我真的很感谢有这样的父母,特别是有这样开明的妈实在难得。
我妈性格比较随和、开朗、外向,好与人交往。我妈在我家帮我带小孩的那两年,一开始是我向她介绍老师和同事认识,后来就慢慢变成是她向我介绍她认识的各类人了。所以很有意思,很多先前我不认识的人都是先认识了我小孩和我妈,然后才认识我的。她们婆孙俩在我校的知名度甚至比我还高。大概是受我妈的影响,我小孩自小就爱与人打招呼,开朗、外向,不怯生,不怕事,争强好胜,完全不像与世无争、默默无闻的我。我小孩从幼儿园起便比较招老师的喜欢与器重,在幼儿园当过节日主持人,在小学又乐于参加各种文体表演,一上初中,更忙着各种应聘及作文比赛,还往往一报就是好几项。我虽然有些迷惑于她的狂热,但还是很佩服她的闯劲——至少比我有出息,所以我深为她的成功感到骄傲。这些都有我妈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