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如果要说震撼人心,可以说影片从日军进入南京城开始杀人,每一次枪声响起都有令国人震撼和愤怒的理由!直到唐先生的小女孩被日军扔下楼,影片令人震撼的地方实在太多,最后的牺牲缺少引人深思的余地。故事最后真正引人思考的是日军祭奠亡魂的一幕——这个充满日式“镇魂歌”味道的仪式,是陆川非常大胆的举动,也是令不少国人难以接受的地方,这个长达数分钟的大场面能够通过审查,自然体现了陆川的用意,以角川为主的日军从画面上逼近……然后切换出角川的脸,画面略显晃动和模糊,日军的整体性、机械性和仪式性再对比片中日军偶尔的娱乐和玩笑片段,更能引人思考:犯下累累罪行的日本人到底是不是真的有所谓“灵魂”!
角川杀死了姜老师,最终也放走了小孩并自杀——虽然有点为了过审做出的处理,但也可以理解角川从开场躺在南京的战场到最后倒在南京,日本人也因为南京的所作所为失去了人性和灵魂……当然,陆川并没有做出一些深刻地人性的剖析,很多场景都表现突然——可以理解——在那个非常时期,很多罪行和灾难都无缘无故……不过这样一种厚重的题材如果是为了凭借话题本身来引发观众瞩目,显然是陆川有一些避重就轻。或者说,他拿捏得不到位,对历史片,显然不是轻易能处理的,而且是南京大屠杀这样的题材。
陆川在镜头表现力上,有不错的亮点,开始攻城的片段,刘烨率领一队人进行阻击战的镜头就很写实,也极有运动感。当然更有很多特写,不管是刘烨、范伟、高圆圆还是江一燕,都留下了难忘的表情。因此,总体上,《南京!南京!》中演员的发挥是难得的。
最后影片还有一个不错的特点就是音乐,刘彤的作曲为这部影片沉重和感伤都交出了很不错的旋律,有大气有悲情的感受,随着一些场景出现,音乐对影片的气氛增加了不少分数。在陆川的电影里算是一个新鲜元素。
另外所谓的历史真实肯定也并非完全如此,虽然陆川参考了非常多的历史资料、影像和图片,并且8000万资金中很大一部分也用来还原了当时的南京城,但影片不代表1937年的南京历史本身,陆川个人化的主观历史烙印可以感染很多观众,也惹来不少非议,这其实是一个好的现象(成功的作品总是风格化的,否则才有问题)。如果要说影片的问题,首先,在角度上其实不该那样突出什么所谓日本人的视角,对于影片目前看来就已经很偏颇的。其次,中国人的苦难,中国人的民族血泪,以日本人的角度本身就是隔膜的,即便要表现日本人,陆川作为中国人也不一定可以把握日本人的心理,所以《南京!南京!》不管怎样的方式,这样的处理并不讨巧,反而造成失衡的弊病,还落人话柄。尽管添加了角川代表日本人自杀所谓“赎罪”的桥段,也仅仅是为了过审的一厢情愿,从电影主题上显然过于轻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