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近2小时的《南京!南京!》非常鲜明的表现了导演陆川的一份决心和一份雄心,凌厉而沉痛的影像,试图用全新的视角记录那一段人间浩劫。为的是让今天的人不要忘记72年前的血泪日子……
电影《南京!南京!》出自新锐导演陆川的手,自然在“新锐”上做足了工夫,四年磨一剑,这部影片确实在很多地方体现了与众不同,整个进程主要集中在日本兵角川的身上,体现的是“日军攻入南京之后到底做了些什么”最终角川的自杀似乎为日军的所作所为带来一点人性思考,在表现南京大屠杀这样一个厚重的历史题材,陆川的《南京!南京!》不能不说是显示了极大地个性化。
采用黑白的影响,既表现了历史感和纪实性,也同时可以在屠杀的视觉感官上进行淡化,对于要在部分场景上大胆表现的陆川来说,这确实是一种必要的方式。尽管画面黑白,实际上我们看过后就明白了,《南京!南京!》的画面尺度比较大胆的,对于表现屠杀的情节,影片体现了一定锐利的效果,不管是作为中国人还是国际上的观众,完全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当时日军的滔天罪行。这样较为突出的展现历史创痛体现了正视的勇气,也为了让今天的民众不能遗忘历史!这是陆川彰显的一份历史责任感。
《南京!南京!》尽管具备了承载灾难的气魄,不过很大程度上还是历史事件本身的力量在激荡观众的心灵!作为电影的艺术形式,《南京!南京!》本身讲述的日本兵进入南京城和一群中国人的遭遇,剧情内容上比较乱。从进入南京城前后的一场戏就能看出,画面上一直以日军为主,但在表现刘烨等人的阻击时,又转为他们,直到被杀。剧情一直在角川和唐先生、姜老师等人之间切换,并没有一个真正的剧情主线,这对于剧情结构来说有些失衡:因为角川不能完全占据主角地位(不可能不刻画我们国人在面对如此浩劫中的表现),再进一步而言,影片没有主要的情节事件的线索,尽管角川见证了几个主要人物的命运,但整个影片还是缺少一个故事主核,当人物没有焦点故事也缺少焦点,再加上一个个沉痛的段落拼凑在一起,《南京!南京!》自然就给人有些脱轨的感觉。
我们在故事片、剧情片中需要的并不是单纯的一个个沉痛的影像段落,还原得在真实也是为电影服务。《南京!南京!》所交代的唐先生和姜老师可惜并不是真正主角而且他们的死没有达到影片高潮的效果。作为拉贝秘书的唐先生不得不与日本人合作,但没有换来家人和同胞的安全,他救走妻子,毅然留下赴死似乎是高潮,但其实没有多少力量——相比“金陵十三钗”桥段的江一燕等妇女的举手和那一幕令人心碎的流着泪的回头——唐先生的死已经显得很平淡。同样,姜老师最后不断冒充别人妻子救人导致身份暴露被杀,也不足以到达高潮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