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如同国际大商品贸易中的美元,房子升值,婚姻贬值,而随同婚姻贬值的而产生的剩女也就越来越多。在这里我们先且把剩女们除了自身资产和从事生产的能力等无形资产以外的人格魅力称作“剩女人格溢价”。在房地产升值的情况下,能购入房产结婚的男性比例下降,女性供过于求,剩女人格溢价就降低,因此越来越难以找到理想的婚姻。
年轻的女孩子机会成本大,容易得到婚姻,但是婚姻的效用难以保证;年纪大了虽然机会成本变小,但对婚姻的效用却更敏感,仍有婚姻期望的“剩女”应该看到现实的效用而不是在30岁时还固守对爱情想象。
普通“商品”的性价比之差
有人把婚姻比做是田忌赛马:也就是说女人总要找比自己强一些的男人,如果人分四等,那优等男找到良等女,良等男找到中等女,如此类推,最后没有配偶的是优等女和差等男。这样的逻辑能推出全世界最美的谎言——剩下的全是最优等的女人。
坚定的不婚主义者不是我们要谈论的对象,因为她们无需参加“赛马游戏”,而参加游戏的人是否真能分辨自己是哪一个层次的参赛者呢?毕竟商品社会,商品的价值不是被高估就是被低估,如果“剩”的原因是自己认为应该得到50倍的市盈率而市场只愿意给到20呢?在股票市场上,这样的情况会导致股价下跌,在婚姻中,这样的情况会导致“剩”女变多。
作家陈彤做过这样一个比喻:
如果女人太普通,她们的命运就很像胶卷,属于她们自己可以做主的部分很少,而且只要有效期一过,就再没有人肯在她们身上浪费时间——你愿意明知道相机内的胶卷是过期的,你还对着她微笑吗?现代人吝啬到连表情都不肯浪费,更何况浪费其他更宝贵的东西?
一个女人如果把自己修炼成了名画,就不必着急出手了。急什么?又不是挂历,今年卖不掉,明年就卖不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