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价值观的转变和社会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使家族成员认为有女剩在家中虽然是问题,但不再涉及耻辱性问题,而且由于这一群体的扩大,家庭成员会自动把“剩”的期限调长,比如10年前25岁以上就被称为大龄女青年,现在这个数字至少向后推了3~5年,而且这一指标的推后与当地经济的发达程度成正比。
•独生子女的生存模式
中国第一代的独生子女今年应该正好30岁,阴差阳错赶上了这轮“单身潮”。从人口结构上来说,中国的男女比例在日渐加大,剩女多就意味着剩男更多,不过是剩女大多集中在城市而剩男通常在农村。
研究中国独生子女现象十年的美国莱斯大学学者裘斯洛•埃格,并未来过中国,却这样来形容新一代的年轻人:中国的独生子女是被放置在一个超常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成长起来的,而城市和社会因为发展的需要,反复强调的就是市场经济法则。
这种与传统文化以及上一代所受教育迥然不同的生活环境,让独生子女与他们的前一代之间出现了巨大的鸿沟。据《钱经》的调查,在“剩女”中由于高职位或工作忙而被剩女性只占被调查人数的5%,更主要的被剩原因是生活圈子小没有接触心仪异性的机会、习惯自己一个人生活、对婚姻生活有恐惧感,这三种情况占被调查人数的61%之多。
“剩女”的经济学解读
感情或许简单,但婚姻问题肯定包含着复杂的博弈,有些人寻求的是实在的投资收益,有些人计算是否能够长期投入流动资本……
•单身女性的依赖路径变化
被调查的“剩女”中,有自己的住房及近期有计划购入房产的比例超过65%。
英国女权主义者伍尔夫说:“女性要超越不平等,首先得有一件自己的房子。这房子包括适当的物质条件,而更主要的是女性完全自己主宰自己的心灵……”地产大亨冯伦都说是单身女性推高了房地产的价格。以前,未婚女性通过向准配偶提出要求间接表述她们对房屋的依赖,现在,她们用自己兜里的钱取代了这种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