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对自身活动的认识与外界事物发生联系时,人的行为对态度转变或持续的先行作用。在此之前,人们强调的是态度先于行为,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行为,但认知不协调理论提醒人们注意另一方面的情况。
人的行为也可以是态度改变或更加坚定的先行条件,已做出的行为引起人的内部不协调感,从而发生态度的改变。
心理学家费斯廷格和卡尔史密斯进行了一项认知失调的实验。他们要求受试者做一件无趣的工作。工作结束后,告诉他们实验的目的在于“对于工作有趣与否的预期,是否会影响之后的工作效率?”而这些人士属于“无预期组”,并请他们告知下一组受试者这个实验很有趣,以形成他们的预期。在这些受试者中有些被给予1美元,有些被给予20美元,并被问到这件工作是否有趣?这个研究想要了解的是:事后所给予的酬金,会不会减少认知失调(一件无趣的工作,却被要求告诉别人这是有趣的工作)的冲突,而认为这件事是有趣的。研究结果出人意料,得到1美元的人中,较多人认为工作是有趣的。在那些得到20美元的人中,他们会认为是因为20美元,而有合理的借口说谎;而得到1美元的人,只能改变自己的想法,告诉自己这个工作是有趣的,以减少认知失调的情形。
从这个理论我们可以看出,当你已经对对方产生感情的时候,你就只能为对方的行为找理由,找一个说服自己接受这个事实并且继续深入发展关系的理由,而不是离开的理由。这个道理对于那些情场高手来说,他们是深谙此道的,而那些痴情的女人们恰恰为这些情场高手们提供了最好的实验战场。眼泪仅仅是认知不协调的一个小小的道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