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补充:这种问题告诉老师一、两次还可以,多了老师也烦。 1、直接找孩子,告诉他不许打否则怎样怎样,孩子一般都怕大人,应该很有效。
2、找孩子的父母反映。
3、教育自己的孩子学会保护自己。
我感觉最根本的还是教会孩子自我保护,然后应该找个机会在老师、那个孩子及他父母、你的孩子都在场的情况下,把孩子的挨打事说一下,重点要放在以后两个孩子做好朋友不再冲突的方面。这样不行的话,再用1。
先弄清原因,再与孩子讲道理。
跟学校反映,和打人的那个孩子沟通一次
有一次就有二次 与那孩子的家长谈/
实在不行就给孩子调个别的班
我的女儿在幼儿园里也经常遇见这种情况,依我看:
首先,告诉孩子要保护自己,就算不还手,也要先挡开。
其次,问明情况,与老师沟通,请老师给孩子换个座位,避开调皮好动的孩子。
第三,如果对方屡数不改,再与对方家长沟通。
另外,我觉得调班是不妥的,孩子年纪小,适应性差,调班后孩子还得重新去适应老师及同学,再说了,每个班都有调皮的孩子。
其实,在幼儿园里,那么多孩子在一起,磕磕碰碰难免的,其实只要不是很严重的事就算了,毕竞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还要经历很多事,过多的保护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正确处理小孩子打架对小孩成长有什么好处?
有些父母对小孩打架之所以气愤不已,主要是对小孩打架带来的不好的一方面看得过重,恰恰对打架给小孩成长带来的好的作用又一无所知有关。据比较科学的研究证明,小孩子打架,对他们的成长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好处。(1)手足争斗可训练儿童如何应付竞争。心理学家达尔克说:“由于是同胞骨肉,儿童首先学会当两个人争夺相同或不同的东西时,大家进行谈判磋商。”透过他们的兄弟姊妹关系,儿童也可学会如何承受竞争的结果--他们会看到其他人因失败而不开心,感觉到自己因落败而失望。(2)手足争斗可导致发现自我。儿童在相争时,要直接面对他们与自己的差异--他们的强点和弱点。他们会纠正彼此的错误,拒绝接受对方指挥,练习表示不同意,并坚持自己的意见得到申诉--这些全部是发展个性的一部分。学习用正确的眼光去判断差异,可增强自尊心和自觉。(3)争斗可使父母得到有价值的线索,有助于了解孩子的感觉和需要。有一个家庭的两个小男孩,在长子上二年级后不久,和他四岁的弟弟打架的次数越来越频繁。他们的母亲说:“他放学回家后,常无缘无故殴打他弟弟,向弟弟发脾气。”两兄弟这样频频打架一星期后,她把大儿子拉到一边,问他为什么这么愤怒。大儿子眼中涌出了眼泪,他母亲终于查明,原来大儿子生气的真正原因,是不满意他的新老师。(4)争斗能帮助孩子学会原谅、保护、爱和信任别人。“爱和争斗并不是互相抵触的。”达尔克说,“儿童在打斗时,透过保护同胞手足、安慰他们和信任他们,可以学习教养的工作。”孩子之间的争斗很少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因此要在一场争斗中查出谁是谁非是没有用的。如果这场争斗根源于过去的许多冲突,那么追问‘谁先动手’是于事无补的。
对于孩子被别人欺负了,我是希望孩子能够自己保护自己。尽快在游戏中学会游戏规则,自己学会保护自己的办法。 一个人,要做到威武不能屈,但是也要学会化干戈为玉帛,才是小孩打架的真好处。冲突,不只是制造了孩子们打架的机会,也很好地给孩子提供了学习交朋友的机会。保护自己,把异己排出自己的圈子,是一种方法,而能团结大家成为他的朋友,这是另一种方法。现在的孩子,面对冲突的时候,没有适当的人给他们一些方法来选择,他们往往自己就选择从小就使用的方法:打架。所以说,孩子以打架来解决冲突,不能全怪孩子。如果孩子看到了更好的解决方案而仍然靠打架解决,那要另外说了。可以给孩子讲讲刘备为什么不能打仗,也没什么智谋,却有三个很能打架的兄弟,有个聪明绝顶的军师。还有那些历史上能服众的人,是怎么处理冲突的。。。我想,如果有人引导孩子去这样思考问题的话,孩子自己会调整自己的处理方法的。让孩子多思考,和让孩子占别人便宜,是不一样的吧?呵呵,不过这里面的尺度,确实不好掌握。我也就是理论上说说,真到自己的孩子上幼儿园了,还需要大家多多帮助。
首先打人的那个孩子有适应不良、人际交往不良。因为这个孩子不知道如何去和他人相处,当然这是父母的问题。你的孩子为什么会被他欺负,你要搞清楚,如果你的孩子在幼儿园很被动,是个很温顺的孩子,他一般不会与这些孩子发生矛盾,因为这样的孩子见到霸道的孩子躲得快。如果你的孩子并不是很温顺,交往也很不错,也喜欢带个头,看见不平的事,也爱管个闲事。与这样的孩子冲突就比较多。或者在某些方面比较突出,比较抢眼,也会与这样的孩子发生冲突。如果你的孩子属于后两种情况。父母主要是帮助孩子如何去对付这个孩子,学会采取各种措施对付这个孩子,可以制服他、可以和他交往、可以把他收编、可以团结其他孩子对付他等。是让孩子去学会一种能力。而不是你去把那个孩子训一顿。如果说转幼儿园那就更糟糕的想法。如果你们这样去做,等于剥夺了孩子能力的锻炼机会。
应该教会孩子自已保护自己,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适当的时候要教会孩子适当的还手,不能一直躲避。当然告诉老师也是必需的,老师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家长可以和教师沟通,不同的孩子要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才会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至于去找打人的小孩子没有必要,毕竟都是孩子,冲突难免,主要是让自己的孩子学着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
我同意"心心"说的!
要教孩子有关的法律知识,陪养孩子的法律意识!
让孩子学会合法的保护自己!进行必要的正当防卫!
同时要让孩子知道,父母站在自己这边,支持他!
出了事,父母亲应及时的知会校方及对方监护人,
若有必要,应追究责任!使孩子明白,这不是坏事,也不丑,也没错!
对父母亲也会更加信任!给孩子自己更多的自信!
如果小的碰撞等,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当然家长可以教孩子怎么做,这也是小孩成长中要经历的,如果严重的话,家长要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