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专家建议结婚还是不宜过早。在22、23岁的时候,应该将更多的心思放在事业上,对自己的人生有个规划,待到思想相对成熟的时候再结婚,不失为一种对婚姻更加负责任的态度。总之,在结婚之前,要尽量多交往一段时间,确定双方是否适合牵手一辈子。
动因:畏惧高龄难嫁
“即使是事业型女性,我想她一定也曾这样梦想——在不算太幼稚的时候,穿上合适的婚纱嫁给合适的人;在不算太老的年纪有了宝宝,而自己还容颜依旧。”周末的办公室里一片寂静,白晔一面写着婚礼上宴请宾客的名单,一面和朋友聊着结婚的事:“我的一个表姐研究生毕业,才貌双全,但一直到现在也没有找到对象。我可不想像她那样。”
透过白晔身后的落地窗,容纳20余名员工的办公室尽收眼底。作为一名已经开创出一片天地的女强人,白晔并没有因此把自己的终身大事搁置一旁。经过数次相亲之后,她终于找到了理想的另一半,并即将踏上红地毯。“恨不嫁君花好时。”这是白晔的真实心态。
对80后“早婚族”来说,畏惧高龄难嫁是她们早作结婚打算的一个重要原因。来自上海部分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调查显示,婚姻对女性继续深造已构成一定影响。不少女大学生纷纷放弃读硕读博的机会,主要是担心高学历妨碍找对象。而常常被媒体曝光的大龄白领女性成婚难的问题,则给很多80后敲响了警钟,让她们产生了“早嫁为妙”的意识。今年24岁已结婚的王波说:“我这么早结婚,就是不想像很多70后女性那样成为‘剩女’。我父母的观点也是这样,趁着年轻,早点结婚,害怕以后年龄大了难找对象。”
压力缓冲区
对于很多初入职场的女性来说,工作的压力很难平衡。所以,她们选择“早婚”,是为了找到一个可以回归的安全港。
两年前,陈亦菲一从大学英语系毕业,就踏上了红地毯。丈夫赵先生是位美籍华人,比她大8岁。“也许是因为先生比较成熟的缘故,他特别体贴我,也特别善于指点我。在他的帮助下,我开办了自己的通讯公司,在平时的待人处世当中,他也给了我许多有益的建议。我的成长离不开他的帮助。”
实现事业和家庭的平衡,是都市女性“早婚”的又一动因。不少刚踏入社会的女性,工作成就及职位升迁等几乎无从谈起,不如在自己的这段人生磨合期内趁早完成结婚大事,度过磨合期后,再放手干一番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