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在看到酷婆婆的那封信时,我并不赞同她那种居高临下的口气,也不赞同她以这样的方式“讲明白”。比如对财产,我认识一些准公公婆婆们,他们的生活境遇不错,有房有车,有足够的退休金,但他们大多数只有一个孩子,孩子未来的小家是否幸福是他们挥之不去的感情牵挂。但如何处置子女结婚后的财产,他们也有诸多困惑。现在离婚率这么高,他们会担心,一旦儿(女)离了婚,要分走一半家产,如果将自己一辈子辛苦挣下的房子过户给小两口,到时岂不人财两空?因此,他们在实际操作时往往倾向于采取那位酷婆婆的方式,但不会把这样的话说在明处。
婆婆和儿媳共同爱着一个男人,这个男人的任何一喜一悲在她们眼中都是了不得的大事。她们也因为这个男人的缘故成为亲人。然而,因为不是血缘亲人,说话做事就更要有分寸,以免生出嫌隙。同样的意思,怎样表达,效果是不一样的。表达的方式很重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换位思考”是处理这种关系中特别重要的。
还想提一点也许并不合理的要求,婆婆们已经老去,她的儿子已经成为你的丈夫,而你风华正茂,所谓“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你选择的这个男人是婆婆一手带大的,为了他,对婆婆更多一点理解和宽容,不仅是对长辈的尊重,也是维系夫妻感情很重要的“法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