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见状也马上变了脸:“哼,你婆婆肯定看你只跟我亲,心里不舒服。”并回头安慰我:“你别怕,如果将来她不给你带宝宝,妈妈给你带。”
我嘴拙,叫婆婆一声“妈”总是支支吾吾的;丈夫嘴甜,在丈母娘面前总是把“妈妈”两个字叫得既响亮又亲切。婆婆就不高兴了,她指桑骂槐地对我妈妈说:“还是生女儿好,现在的女婿叫妈妈叫得真好听!”
妈妈不乐意了:“亲家母怎么这样说话呀?我把女儿都给了你们黄家,你儿子叫我几声妈,你有什么不乐意的啊?”
渐渐地,婆婆与妈妈的矛盾由隐秘逐步公开,并不断升级。
婆婆总是只抱孙子不抱孙女,妈妈看着就上火。两个小老太太常常操着不同口音,在家里为了一件小事争得面红耳赤。我和丈夫成了夹心饼干,忙着在家里平息战火,可终究是不能摆平。没等孩子满月,妈妈就回老家了。
婆婆因为要给我们带孩子,便住在了我们的小家里。其间妈妈很少来看我们,偶尔来一两次,婆婆与妈妈见面时也是别别扭扭的。
我回娘家,妈妈总不忘提醒我对婆婆多留个心眼,不要被欺负。可我说婆婆就是口快,心地不坏,一家人也不能常斗气呀。妈妈看着我摇摇头。
我把她们变成姐妹 孩子们上幼儿园后,婆婆回老家了,我们一家四口过上了安静、幸福的生活。
但好景不长,无形的压力再次袭来。每到节假日,妈妈和婆婆都喊我们回家吃饭。同样一大桌好吃的菜,回谁家吃?呆多长时间?特别是中秋、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我和老公更成了香饽饽,两家人争着要。记得那年中秋,我和老公带着两个孩子先回娘家吃中饭,然后又火速奔到婆家,好不容易赶上了晚饭,看到婆婆一家人等着我们开席,我心里真是忐忑不安。
“这样下去也不行啊?让两个老太太交朋友吧。把她们弄成好姐妹,咱俩也轻松一些。”我给老公出主意。老公惊奇地看着我说:“你有办法?” 我胸有成竹地说:“请老人到咱家来,我做饭。”
果然,在我俩盛情邀请下,爸妈和公婆都来到了我家。因我早已准备好饭菜,她们只好聊天了。我还摆好了桌子,推父母入座打牌。我安排妈妈和婆婆一对,合伙对付爸爸和公公。嘿!真灵,没多久,妈妈和婆婆就结成统一战线了。
不久,弟弟娶了老婆,妈妈也当上了婆婆,她才体会到了当婆婆的苦:“媳妇毕竟不是亲生的,能多掏心啊?我还有你这个女儿说说心里话,可你婆婆生的都是儿子,连个说话的伴都没有。你要多体谅她。”我很高兴,妈妈终于开始理解婆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