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的南京,让人无法回避但又沉重得不敢面对。拍这个题材的电影要接受三大挑战:一,对中国人而言,这段历史太过压抑,想起来都觉难过,还要花钱买票去难受一番?二,它很容易成为伤痕的陈列与仇恨的堆积,人物容易符号化,脸谱化,艺术创作空间反而被遏制。三,中日对这段历史的不同认知使电影的社会反响注定是敏感地带,其历史观先不说对国际观众的说服力,仅是在中国就会引发不同声音。
戏里戏外,注定是苦活儿,难活儿。陆川能扛得住吗?还好,随着电影的展开,我渐渐忘记了这些担心,而被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所深深吸引。刘烨,高圆圆,范伟,秦岚,姚笛,江一燕,特别是两位日本演员的表现都有高度真实感,甚至每一个群众演员的化妆,神情都很到位,其特写镜头不输给主演。陆川介绍说,被俘战士的特写人选是按照历史照片一个个从人群里挑出来的,每个人的妆甚至细到指甲!正是这种强烈的真实感超越了人物模式化的误区,迅速将观众带入历史,感受历史,而这样的诚意是对历史最好的尊重。
毫无疑问,这是一段黑暗的时间,但电影给我们带来的并不是一味的绝望。不仅剧情安排最后小豆子和顺子得以逃生,就是那些死去的人物,也让我感到尊严和希望,因为他们在那种无望的环境中有选择的能力:军人选择站立着迎接屠杀,舞女选择为同胞牺牲自己的肉体,懦弱的人选择用性命交换非亲非故的人,包括对战争的恶行深深厌倦而选择自杀的日本军官…正是选择让他们有了不甘沉沦的力量。个体经历的苦痛,挣扎和诀择,是对战争的理性反省,是对人性的真诚思考。
当然接下来《南京!南京!》还要经历票房的考验,但我相信观众们一定能从这部高水准的电影中看到中国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