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问题也终于有了答案。在教堂百名妇女举手时,姜淑云已经做出了选择。
在我们的文化里,更容易被牺牲的壮烈感染,而对“理性的拯救”感到陌生。在传统古典悲剧《赵氏孤儿》里,程婴的忍辱负重连他自己都感到难堪,一定要在抚养幼主成人后以死明志。多数观众们会为他的节烈叫好,较少会为他拯救生命的过程感动。
在教堂小江等妇女选择“牺牲拯救”时,姜淑云选择的是另一种“拯救”,尽管她最后的牺牲同样令人黯然神伤。圣经里说:“你们要进窄门。……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陆川对姜淑云的原初阐释里,说她原本就是一个有宗教情怀的人物。
我相信,在人头攒动的教堂里,姜淑云选择了那扇拯救的“窄门”。为此,她必须忍受她应该忍受的一切。我们应该感谢电影《南京!南京!》,她让我们对历史的解读,了一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