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要求男人有良心,有责任,但千万别指望仅仅凭着良心和责任,就能带给你婚姻幸福。婚姻中,你们永远是合作伙伴,是平等对话者,是才干智识相当的“选手”。掉队了,就会被落下,这遗弃——电视剧里多的是这类很没新意的故事:两个人在同一个车间里当工人,然后相爱结婚,女人一门心思希冀男人上进,省吃俭用供他读大学。结果,要么是男人爱上了自己的大学女同学,要么是功成名就之后,开始嫌弃糟糠之妻。说白了,就是现代版的陈世美不断上演。
除了见异思迁和喜新厌旧的人性缺陷之外,婚姻中的男女能够一直站在相同或者相似的层面,是关系能够得以持久维系的根本。婚姻中,没有人喜欢对方永远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从婚姻一开始,就要求两个人一起成长,在心性、学识、才干、能力等等诸多方面,保持长久的匹配。
不错,婚姻离不开柴米油盐,但倘若一个女人的能力只限于照应这些家务琐事的话,那不如直接找保姆。何况,对保姆还能说一不二,想换就换呢。两性的需求,绝不是衣食无虞那般简单。
当然,现代社会给了女人更多的选择和机会,也让她们在婚姻关系中由弱变强,掌握“弃之如敝屣”的主动权。有趣的倒是一点,男版的“陈世美”通常遭人唾骂,承受巨大的社会压力;女版的“陈世美”多半能被人理解。是对男强女弱社会的一种平衡么?
所以,“小三儿”通常指的是女人,打击“小三儿”捍卫婚姻的,也多半是女人。只是,谴责与捍卫往往只在道德层面,缺少技术含量。如果在与“小三儿”的PK中一败涂地,或多或少该从个人能力上寻找原因——我们是让婚姻停留在原处,还是和它一起成长;我们是在最初的起点等待爱人回归,还是和他一起跑向终点?不是所有人,都能跑完婚姻这场马拉松赛,这不仅仅需要体力,更需要智慧、勇气和学习。与爱人和婚姻一起成长,实在是一种能力。
身为人妻,要学会理解和关怀丈夫,做一个聪明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