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嗲”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是上海人对女性魅力的一种综合形容。如今的涉外婚姻统计证明,上海的女性,最受西方男性的欢迎。中国的嗲同欧洲比如法国女人相比,有点小家子气。法国女性有一种要力夺“最有魅力女性”的领导地位的倾向,不管长相如何,似乎总认为自己最有魅力,也就是说,法国女性的 “嗲”是一种强势嗲,而上海女性的“嗲”,是一种惹人怜爱的弱者之嗲。
除了“嗲”,上海美女的另一特点是毫无原因的骄傲,骄傲的理由大约是因为——阿拉是上海人。我曾听说现在的上海女孩子一般不会离开上海,除非出国。如果你遇到结伴外出的上海女人,也会领略到她们的骄傲。
她们喜欢在异乡的街头或公共场合大声地说着上海话,她们会感觉到所有的人都在注意自己,听自己说话。别人要是问上一句:你们是上海人吗?她们就会莞尔一笑说:是啊,心中却暗说:老土,这还用问嘛。但她们说话的声音却依然甜美与温柔。
她们中有人经常骄傲地称自己为纯粹的上海人,因为随着到上海打工者的增加,非纯粹的上海人也越来越多,外地年轻女性用不了多久,就能说一口流利的上海阿拉语,你根本分不出到底谁是纯粹的上海人。上海女人的眼里除了上海,其他地方统统是乡下。
从交谈中就可以看出她们很骄傲自己是上海人。现在她们已不那么的排他,起码在表面上看,本地的上海女人会和外地人相处得很融洽,至于心里到底怎么想,只有天知道。她们对于洋人的一举一动都很是关心,眼下流行穿什么衣服,戴什么帽子,她们就会很小心地模仿起来,但对内地却所知甚少,比外国人也多不了多少。
挑剔的上海女人
上海美女不只崇洋而且喜欢怀旧,所以她们非常挑剔。走在街头上的女人,你从发型上就一眼能找到老上海的影子,那种特有的打着卷的发型,无论是年轻的或是年长的,都保留着上个世纪30年代的遗韵。
走在人民广场地下仿20世纪30年代一条街上,迎面就是一部20世纪30年代的老电车停在街口,引得游人争相拍照,还有老虎灶、上海旗袍店、哈德门烟店、擦皮鞋童匠的雕像以及那悠悠回响的上海钟楼的咚咚声,不由将人们拉回了旧日上海的情境中去。幸好现在的上海突飞猛进,令这个城市再次成为东方明珠。上海的进步不仅改变了城市,同时也改变了上海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