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前位置: 主页 > 亲子 > 幼儿阶段 > 幼儿心理 >

男孩和女孩的交往

时间:2005-02-16 15:35 来源: 作者:
-

从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来看,一般孩子长到3岁时,就已产生社会交往的欲望,他们对同龄儿童发生兴趣并且需要找小朋友一起玩耍。在他们心目中,这时的男女伙伴并无什么差别,他们之间的交往是天真纯洁的,认为只要能在一起学习玩耍就是好朋友。

其实,异性孩子在一起活动,有很多好处:可以使孩子消除性别的神秘感,培养自由交往、自由发展的天性;有利于他们社会交往能力的增强,也有利于各自心理的健康发展。

如果成人禁止异性孩子在一起活动,会使孩子对异性产生神秘感,不利于心理的健康发展;同时孩子也失去了与异性交往、学习的机会,使其以后可能因缺乏与异性交往的经验而导致对社会不能很好适应。

在指导男孩、女孩之间的交往时,家长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家长要有正确的态度。孩子在区分男女时,往往是根据衣服、发型或语声,如果改变了人的外表特征,许多孩子就认为性别也随之改变了,所以,男女孩子在一起游戏时,家长不要担心孩子会因此而早熟,要用正确的眼光来看待他们之间天真纯洁友谊。

2、防止交往中的不良现象。

(1)男女孩子之间出现拥抱亲吻等行为。一般来说,他们并不理解这些动作的真实含义,而只是用模仿来的动作表达自己对某个伙伴的喜爱之情,家长不必担忧或斥责孩子,可以引导他们玩一些更有趣的游戏以转移其注意力。另外,家长应注意检点自己的行为,尽量避免让孩子看到影视画刊中的性爱动作,并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性教育。

(2)防止孩子性别错位。一般来说,2~3岁的孩子都已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3~6岁是孩子性别认定的关键时期。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在交往中喜欢模仿异性伙伴的行为、服饰等(一般指男孩模仿女孩子),就要引起注意。首先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想把他当异性孩子的言行,如果有,尽快纠正。要按孩子的性别给孩子起名字、打扮,要告诉孩子,他的性别正合父母心意。其次,家长应仔细观察孩子所在的伙伴群体里是否异性太多,使孩子产生了模仿心理。如果有,可一边加强孩子对自己性别的认识,一边考虑让孩子进入一个同性伙伴较多的群体,给他较多的模仿同伙伴行为的机会。

(3)孩子之间出现纠纷。如果不是严重事件,可以让他们自己解决,同时培养孩子友爱、合作、分享、谦让等品质,教育他珍惜和小伙伴之间的友谊。另外,尤其要教育男孩不要凭借力气大而去抢别人玩具或欺负别人。

更多最新文章内容
·幼儿抵制电视广告的诱惑(下)
·走进孩子心灵的最佳方式
·怎样才能让孩子不说谎
·早晨,让宝宝快乐地起床
·宝宝有恋物情节怎么办?
·孩子为何对父母过分依恋
·孩子的需求要不要被满足?
·宝宝投诉老师了
·双胞胎有心灵感应吗?
·独生子女为什么这么缠人
更多相关内容推荐
·宝宝回应妈妈情绪的方式
·用“吓唬”教育孩子害处多
·如何调整与宝宝的亲子关系?
·和宝宝面对面地交流
·孩子的皮肤饥饿
·做好孩子收视的把关人(上)
·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幼儿
·怎样纠正孩子睡觉的坏习惯
·悄悄话有助宝宝智力发展
·保护孩子的童心
-

Copyright © 2006-2009 www.danvren.net 大女人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