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说来,本影较深,明显可见;半影较浅,似隐还现;“虚影”更浅,微妙玄乎。
人们看到光环中自己的身影形状呈现不可思议的虚幻放大,是由于身影外围的半影以较大张角的喇叭形扩展作用造成的。
人与影子的错位互动作用,加强了人影虚幻的效果,最终使光环中所出现的影子给人以虚无缥缈之感,以致被人们视作“幻影”或“幽灵”。
赖比星说,乐僔和尚所见的“金光”“状有千佛”其实是对所谓“幻影”的具体描述,观者的身影投射到宝光环后,本影在云雾中的轮廓的确很像人们在寺庙中所见的佛像(因其本身即是人形),而半影与“虚影”是本影的错位和放大,即在本影轮廓外另加了“两重”影子。
当人们对着宝光环中的影子晃动身体,特别是挥动双手时,身体各部三种影子不断交错、叠加,看上去就似有无数个佛身叠加在一起,并在其中跃动。
现在的敦煌莫高窟一带难以遇上“宝光”,是因为该地湿度极低,平日较难形成云雾。
赖比星说,今天的人们,站在莫高窟沙丘山顶,很难看见“宝光”,是因为莫高窟地处沙漠地带,空气干燥,湿度极低,平日较难形成云雾。当年乐僔和尚所处的环境可能比现在要好一些。但即使在现在,要在敦煌莫高窟一带遇上宝光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只要云雾、光照条件合适———“阳光-观者-云雾”三者成一直线,人们还是可以看到大致相仿的“宝光”景象。
赖比星认为,对于喜欢观测和拍摄“宝光”的人们来说,“宝光”其实并不是那样难觅踪迹。在我国的峨眉山、黄山、泰山、庐山等地,以及在德国的布罗肯山、英国的维尼斯山等人们都能经常欣赏到“宝光”的风采;若乘飞机在云彩上飞行,遇上好的天气,眼睛注视飞机影子落在云上的地方或方向,人们几乎随时都可看到“宝光”的呈现。对于视力好的人,在满月的夜间,也可以欣赏到月光下迷人的“宝光”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