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署杂记》记载:东安门外,稍北,有礼仪房,是清宫专选奶口(奶妈)以候内廷宣召之所。
奶子府,隶属于直属皇帝指挥的内廷特务机构锦衣卫。
清宫规定,每个季节,精选奶口40人,在内廷之中,辟专室养护,称为坐秀奶口。再选80人,著籍于宫中,由内府专门供应饮食,称为点卯奶口,意在坐秀奶口有意外时补缺。每季,更换一批。
清宫选择奶口,十分严格:
京郊两县、各大衙门,广泛寻找丈夫健在的端庄良家妇女,身体健康,年龄在15岁以上,20岁以下,还要子女健在者;必须是生下了第三胎之后,3个月左右的无异疾的女子。
大兴、宛平两县和五城兵马司、各大卫所、衙门,各选送奶口20人备选,每季选送,由内务府确定的接生稳婆一一检验,确实没有疾病、健康状况良好的,才选送入宫。
选定的奶口,每天给米8合,肉4两,由光禄寺提供;每年各种礼物、用品,每季所用的煤炭杂器,由两县召商办送,约费铺行银400余两。
宫廷之中,再在选定的奶口之中,选择健康状况极佳、相貌端庄、脾气温和的良家产妇,每天挤出充足的乳汁,经过精选之后,定时供应给宫中。
佛经曾经记载过一种美味:醍醐。就是酥酪上凝聚的油。这种鲜美的食物,就是用牛乳制成的,其味道甘平,无毒,补虚去痹。如果是经过数十上百次的提炼,就更加富于营养,能够添补骨髓,补中填骨,还能去月蚀疮,长久服食,更能养颜美容,益寿延年。
醍醐灌顶,是佛教用语,意思是说:用纯香的酥油,浇到人的头上,比喻以佛之智慧,灌输于人,使人得到启发,后来,泛指比喻使人感到头脑清醒、清凉舒适。
《唐本草》云:牛乳,主热毒,止渴,解散发利,除胸中虚热、身面上热疮。
《本草纲目》说:乳酥,温酒化服,可以益虚劳,润脏腑,泽肌肤,和血脉,止急痛,治诸疮。
《本草经疏》称:牛乳,牛之血液所化,其味甘,其气微寒,无毒。甘寒能养血脉,滋润五脏,故主补虚赢,止渴。
《千金要方》记载:乳酪,补肺脏,利大肠。
醍醐如此益寿延年、养颜美容,诗人顾况受益非浅,在《行路难》一诗中,这样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