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前位置: 主页 > 亲子 > 育儿宝典 > 学龄前 >

给孩子的错误行为找个理由

时间:2010-03-12 10:36 来源: 作者:
-

  我们常常习惯于用成人的标准和眼光来看待儿童,把儿童的行为和感情用“好”“坏”来区分,使儿童常常因为日常生活中做的一些事情而受到责怪。如:儿童可能喜欢某种活动,像玩泥巴或翻弄抽屉里的东西等,总免不了被成人说成是顽皮、胡闹。由于儿童不可能知道怎样做成人才认为是多的,又由于依赖成人,就非常想要讨成人的欢喜,这样,儿童就渐渐对自己和自己的行为感到没有把握而喜欢看成人的脸色行事。其实儿童看待自己的错误比我们心里想的要严重得多,因而儿童在我们成人责怪他的时候常常忍受着内疚的沉重负担。


  策略之一:给孩子的“错误行为”找个正当的理由


  平平是个圆脸的男孩子,他每天都带好几样玩具去幼儿园,经常和朋友互换玩具玩,甚至还常常掉了一两个玩具。咪咪也是个可爱的小女孩,但在小小班的时候她从来也不带玩具到幼儿园来,也不爱与其他孩子交往。在老师的要求下,她的父母每天都尝试着鼓励她带玩具到幼儿园去,但她说什么也不愿意,逼得急了,她就边哭边喊:“他们要抢我的玩具呀!”


  为什么有的儿童可以和别人一起玩自己的玩具,而有的儿童从不把自己的东西拿出来和别人一起玩呢?我们如果按成人的规范来判断,会认为前者大方、慷慨,而后者自私、不友好,于是我们很可能会向后者提出要求,要他“试一试和别人一起玩”,或告诉他“和别人一起玩是很开心的”等等,如果这孩子还是不愿意或在成人要求下不得不做,但转眼又我行我素,我们很可能对这孩子产生了偏见,并不知不觉地在孩子面前流露出来,更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其实,我们要解决的不是表面问题,而是行为的实质问题:愿意和别人一起玩自己玩具的儿童是有安全感的,容易与人友好相处,他不怕吃亏,不需要提防人家侵害自己的权利;而不愿意拿出东西和别人一起玩的儿童是缺乏安全感的,他并不是自私或不友好,而是对自己应付别人的能力没有信心,这样的儿童在面临新情况或困难时,常常会退缩、反抗、甚至攻击别人。那么成人要做的就不是要求孩子改变行为,而是先充分地给予孩子安全感,帮助他建立自信心,那么上述情况就迎刃而解了。

更多最新文章内容
·你是处理尴尬的高手吗?
·警惕!造成儿童发胖的两大凶手
·宝贝成长必需的八种营养
·小升初让孩子过早接触成人潜规则
·对孩子伤害最大的五句话
·禽流感和甲型流感
·缓解小儿生长痛的小秘方!
·决定宝宝智力水平三大因素
·解读新版《甲型流感诊疗方案》
·让孩子远离大“铅”世界
更多相关内容推荐
·孩子非故意犯错怎么教育他
·家庭教育重在教育父母
·家长需预防儿童眼外伤
·让孩子长高的N个办法
·胆大的孩子真的是被吓大的么?
·不要让孩子成“彼得·潘”
·儿童近视应及时配戴眼镜
·孩子戴老花镜能治近视?
·新爸妈必备:宝宝发育各阶段指标
·“二手烟”催化儿童肿瘤高发
-

Copyright © 2006-2009 www.danvren.net 大女人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