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裕如认为,尽管“80后”的生活方式是现代的,他们的视野也是与国际接轨的,可是他们的生活尤其是婚姻生活,基本上还是比较传统的,所以他们在心理上,或者说在习惯上,还没有充分准备好进入婚姻。一方面,他们是独立长大的一代,在家庭中没有和兄弟姐妹相处的体会,所以结婚后要与另一个人天天厮守在一起,感到很不习惯。而且独生子女一直以来都习惯接受别人的关怀,自己并不擅长照顾别人和承担家庭责任。另一方面,社会舆论对婚姻生活的一些负面“宣传”,过多暴露了婚姻的阴暗面,使一些“80后”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以致产生对婚后生活过分的忧虑和对婚姻失败的恐惧。
据王裕如介绍,在患有“婚前恐惧症”的人群中,女性数量要多于男性,而且男女之间的恐婚原因也有很大差别。男性对婚姻的焦虑主要是考虑自己能否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在他们看来,婚姻既是他们的向往,同时也是一个负担。在结婚的前几天,他们会忽然觉得婚后有那么多事情得自己来“扛”,要“顶天立地”了,一下子觉得压力很重。而对于女性来说,她们的恐惧更多来源于对婚姻稳定没有信心,她们担心婚姻会产生变数,爱情不会长久。
不要抱过高的婚姻期望
有这样一个古老的外国民间故事:一天,一个少女去地窖取酒,上楼梯时不慎摔了一跤,摔碎了酒瓶,手也扎破了。她忽然想到,倘若将来自己的孩子去地窖取酒时也摔了一跤并扎破了手,多可怕啊!想到这里她伤心地哭了起来。她母亲闻声赶来,一听说将来自己的外孙可能受伤,也哭了起来。随后而来的外祖母也听说了这个“将来的不幸”,三个人哭成一团。这个故事听上去很可笑,可是“婚前恐惧症”所恐惧的不就是“将来的不幸”吗?
王裕如认为,事实上,现代人总是在焦虑中完成人生各个阶段的,何况是结婚这样的大事。心理学家编制的《生活改变与压力感量表》,对常见的一些生活事件给人带来的压力大小打分,其中显示,离婚的压力感是73分,结婚的压力感是50分,这说明结婚使人感受到压力是正常的现象。为此王裕如建议,假如在结婚之前,你真的感到压力很大,不妨自己来做一个评估和分析:究竟有哪些心理顾虑困扰着你?或者,你也可以把心事向伴侣诉说,并一起商量解决之道,两个人总比一个人更容易承受压力。要消除“婚前恐惧症”,准新人关键是要摆脱对婚姻生活的幻想,不要抱过高的期望,而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新家庭的诞生就意味着责任和付出,意味着双方要为家庭尽心尽责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