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前位置: 主页 > 亲子 > 幼儿阶段 > 幼儿护理 >

打针一定比吃药好吗

时间:2005-04-06 16:06 来源: 作者:
-

宝宝一生病,家长没有不着急的。有的父母就央求医生:还是打针吧,打针比吃药好得快。果真如此吗?

其实用药物治疗疾病的方法很多。其中外用、吸入、含化、纳肛等,一般用于治疗局部病变。例如皮肤病用药水或药膏外涂;哮喘病用药液吸入;便秘用甘油栓纳入肛门内等。治疗全身性疾病,多用口服或注射给药,即吃药或打针。究竟是吃药好,还是打针好? 这要从药物的性质、剂型和给药途径,以及应用是否方便等综合考虑。

药物口服后,由胃肠道粘膜吸收进入血液,然后经血液系统到达身体的各处。这样一个吸收运送的过程,是符合人体生理规律的。口服药物使用方便,比较便宜,应该提倡,特别是胃肠道疾病需要药物发挥局部作用,最好口服用药。但有些药物在胃肠道能被胃酸破坏,如胰岛素、青霉素等;或有的在胃肠道不吸收,如链霉素等,当然不能采用口服方法,而需要注射了。口服药物一般需在半小时以上方能奏效,对危急病人,或昏迷、呕吐的病人则不适宜。

药物注射的方法,有皮下注射、肌内注射及静脉注射等。皮下注射,是将药物注入上臂皮下,经毛细血管吸收入血,分布全身。药物在皮下吸收缓慢,因此疗效较为持久,但不宜用于急救。皮下注射的药物容量很小,且不适用于带刺激性的及含油类的药物,否则可引起注射部位肿痛。肌内注射,是把药物注入臀部肌肉内,该处有丰富的血管网,因此吸收较快,疼痛较轻,容量较小,对刺激性较大的药物不能用肌内注射。

静脉注射,可以使药物立即进入血管内,血流循环至全身各处,起效很快,适用于急救,而且注射量较大,一些有刺激性的药物,也可以在稀释后静脉注射,但对药品质量要求较高,必须灭菌,而且要澄清。至于含颗粒的及油剂药物不能用于静脉注射,否则有引起血管阻塞的危险。注射的药液中,不能含有热原,否则会引起发热反应。若注射大量的低渗溶液,有引起溶血的可能。此外能凝固蛋白质及造成凝血的药物,均不能用于静脉注射。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对婴幼儿来说口服药物更安全,对于重症或急症需要注射时,一般采用静脉点滴。

总的说来,口服药物方便、安全,注射给药要求很高,而且可能给病人带来一定的痛苦。还有注射器如果消毒不严,就有传播某些疾病的可能。但在需要较大量的药物及用于急救或不能口服的病人,则需采用注射给药。

更多最新文章内容
·纠正孩子偏食试试这些办法
·怎样帮助尿床宝宝告别尿床
·宝宝肚子疼不要随意用药
·孩子发烧应注意两多两少
·宝宝蹬被子有对策啦!
·孩子上呼吸道感染应怎么办
·玩沙后怎样帮孩子清除沙子
·孩子坏习惯家长招招解
·小儿尿路感染的日常护理
·宝宝缺乏维生素A易患上感
更多相关内容推荐
·小儿咳嗽莫随便用药
·钙片会让宝宝长得又高又壮吗
·儿童头部受伤后怎么办
·弱智儿童常见疾病有哪些
·宝宝喝酸奶注意事项
·宝宝如何预防蚊虫叮咬
·孩子误食药物或异物怎么办
·婴幼儿如何进行止咳化痰
·宝宝冬春传染病――麻疹
·补锌时最好不要喝牛奶
-

Copyright © 2006-2009 www.danvren.net 大女人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