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前位置: 主页 > 亲子 > 幼儿阶段 > 幼儿教育 >

个性决定行为

时间:2005-03-01 15:54 来源: 作者:
-

个性是指人的需要、兴趣、理想、信念等个体意识倾向性以及在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所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儿童的个性不同,处理事情的方法也大相径庭。儿童的情感发展及社会化水平决定了他与别人是否能友好相处,他的活动能力和精力水平决定他将来属于兴趣型、动机型还是野心型。在成长的不同时期,儿童的个性发展也稍有区别。

走过人生第一年时,父母的指导非常重要,这时宝宝最信任的也是父母。2-3岁时,他就会表现出自我意识和权力意识,个性差异就初步显示出来了。4岁左右的学龄前期儿童,个性已经相当鲜明,他们在气质、性格上表现各异,有的好动、灵敏、反应快;有的沉静、稳重、反应慢;有的好哭,易激动;有的活泼、开朗;有的能和别人友好相处;有的则霸道、逞强。这时,当他做错事时会产生内疚感,但他经常明知故犯,故意做些你不喜欢的事情,过后又非常内疚。有时他会充满信心地去做一件事,但失败后就会产生自卑感。

学龄前期的儿童,虽然个性差异已经很明显,但是距离个性的定型还相差很远。随着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还会不断地发生改变。在家庭与幼儿园这样特定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儿童自身的个性也逐渐系统化,具有了比较稳定的情绪反应体系。比如,生活在充满爱心的环境中,儿童经常体验到愉快、轻松的情绪,他对别人的关心也会报以信任的态度。而生活在缺乏爱心的环境里,而且经常受到斥责的儿童,常常会消极对待他人的关怀。经常受老师赞扬的儿童,自信心会很强,而不受老师重视的儿童常会表现出自卑的倾向。这种情绪反应固定下来以后,就会成为儿童的个性特征。儿童的个性不同,对社会及他人的态度也不同,有爱心的儿童会同情弱者,乐于帮助他人。而缺乏爱的儿童则会冷漠地面对社会。面对困难,从小娇生惯养的儿童会束手无措,能干的儿童则会尽快地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儿童的个性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会通过行为逐渐显示出来,父母如果能及时掌握儿童的行为方向,并正确地加以引导,那么儿童会变得自信心十足、并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从而成为一个幸福快乐的人。

更多最新文章内容
·指导宝宝用蜡笔涂涂画画
·电话游戏玩出聪明宝宝
·孩子背唐诗的益智作用
·当孩子发脾气时家长如何做
·看自家的奶奶去!(下)
·怎么教育孩子不要说谎
·国外幼儿教育ABC (十二)
·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人来疯 妈妈应反思
·注重培养宝宝的注意力
更多相关内容推荐
·幼儿阅读内容应简洁浅白
·学交往 带你的孩子去作客
·重视孩子倾听能力的培养
·化解因缺陷带来的自卑
·怎样回答性问题
·书评:《香蕉为什么是弯的》
·怎样培养孩子的记忆力
·不让宝宝“感觉失灵”
·孩子身上可贵的“秩序”
·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

Copyright © 2006-2009 www.danvren.net 大女人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