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前位置: 主页 > 亲子 > 幼儿阶段 > 幼儿心理 >

应对胆小害羞的宝宝

时间:2005-02-16 15:35 来源: 作者:
-

害羞的个性是天生的,受遗传基因影响。或许我们多少能记得自己在童年时期是多么胆小怕羞的。当我们抱怨宝贝不肯上幼儿园的时候,祖父母有没有提醒我们自己当初躲学的事呢?长大成人以后,我们中间又有多少人能自信地在众人面前演讲呢?本文将介绍给爸妈几个有效的对策,来应对自家胆小害羞的宝宝。

恰逢幼儿园家长开放日,乐乐的妈妈看到小班里其他小朋友都在操场上尽情地玩耍,而乐乐却站在身旁,小手拉着妈妈的衣角,尽管妈妈再三鼓励,她还是不肯跟大家一起游戏,她更喜欢在一旁静静观看。在家里,乐乐倒是爱唱爱跳,滔滔不绝的,拿起一本图画书,可以一个人编一段很长的故事。

像乐乐这样的宝宝还真不少,在熟悉的环境里活泼可爱,可一到公开场合,他们常常表现拘谨,不会放松自己,难以享受集体活动的乐趣。问题是当爸妈看到人家的宝宝能无拘无束地玩耍,自家的宝宝老缩在大人身边,就担心宝宝不合群,长大后不容易融入社会。实际并非如此,内向宝宝对陌生人和新的环境也怀有兴趣,时常对别人的言行留心观察。只是,他们内心过于紧张,缺乏足够的安全感,常常阻碍了他们的积极参与。爸妈还发现自己越是催促,宝宝越是退缩。

在家活泼可爱,在外却格外缠人,任何事情总有积极的一面。害羞胆小的宝宝往往比较听话,做事也更谨慎,自我保护本能更强。这也让爸妈在安全问题上省心不少。只有我们从内心完全接受宝宝的优缺点时,宝宝才会从我们那里得到信心。

羞怯的宝宝需要大人额外的鼓励,爸妈需要帮助他们预演很多场景,让他们逐步走出自己的“安全壳”。除了耐心和周到的计划外,别无捷径可走,急躁和压力只会使情况变得更糟糕。下面的方法能增强宝宝的自信心和安全感,提高他们的社交技能。

提前寻找合适幼儿园

害羞宝宝在合适的环境中会表现出色。爸妈可以选一家老师和宝宝比例恰当的幼儿园,如果一个老师要照顾太多小朋友,那自然是无暇顾及你家宝宝的特殊习惯的。爸妈应尽可能在开学前几天先带宝宝熟悉环境,让他见见自己的老师和教室的布置。老师了解了宝宝的习性后会和家长一同想办法使宝宝爱去幼儿园。一般幼儿园在开学第一天会允许家长陪伴,爸妈要尽量争取和宝宝一起熟悉环境,过急狠心一走了之只会加重宝宝的焦虑感。刚上幼儿园,宝宝需要一段适应期,爸妈不要比较宝宝之间谁适应得更快一点。因为责备只会让宝宝更没信心。

让宝宝作好充分准备

不管什么场合,如果能预料,就事先告诉宝宝,宝宝的紧张情绪定能消除不少。

如了解乐乐的脾性之后,妈妈在家里有客人到来之前总是先告诉她今天会有谁来做客,乐乐该怎样称呼人家,如何帮妈妈一起招待客人;哪些行为是允许的,哪些是不可以的。有过一番准备后,乐乐每次都能给客人留下大方乖巧的印象。有了积极的体验,她对陌生人来访也不再拘束了。

生活中有一些大人看来十分平常并不在意的事情,在宝宝看来则非常害怕。如乐乐在公园里看到高大的京剧脸谱回家后一直问个不停,爸妈知道这是她害怕的表现。此时,爸妈就要鼓励宝宝说出内心的感受,适当表达自己的同理心:“我小时候也很害羞胆小,没关系,下次遇见这种情况,你可以………”

家中常练习

和宝宝一起模仿不同场景的交流,如在校园里招呼还不熟悉的同班同学;或者带一个洋娃娃去学校,别的女宝宝也想玩一玩或遇见调皮的男宝宝要抢她的玩具时,哪种反应较合适。爸妈只要多次和宝宝轮流扮演角色,宝宝就会大胆自信起来。宝宝总是以成人为榜样,让宝宝通过观察爸妈的言行来明白与人交往是日常生活中必须学习的一部分。

消除自我否定想法

害羞的根源通常是不够自信,自我评价过低,比如,认为其他宝宝都不喜欢自己。爸妈要经常以肯定的语气鼓励他:今天你和那个小朋友玩得很好;你能主动和别人打招呼,妈妈很高兴,也让宝宝重温成功的时刻。

虽然大人普遍认为害羞是交往能力不强的表现。但事实上,害羞的宝宝长大后更容易成为富于同情、敏感细心的人,因为他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去观察和思考人们为什么这样做事。他们的内心世界尤其丰富,充满了想像力,很多杰出人士的童年也有羞怯的体验。如果爸妈以慈爱之心养育宝宝,多花点心思让宝宝找到信心,放松心情,其积极的效果一定会使宝宝终身受益的。

文/朱宏

本文由《聪明宝宝》杂志社提供

更多最新文章内容
·双胞胎有心灵感应吗?
·走进孩子心灵的最佳方式
·宝宝有恋物情节怎么办?
·早晨,让宝宝快乐地起床
·幼儿抵制电视广告的诱惑(下)
·孩子为何对父母过分依恋
·独生子女为什么这么缠人
·孩子的需求要不要被满足?
·怎样才能让孩子不说谎
·宝宝投诉老师了
更多相关内容推荐
·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幼儿
·保护孩子的童心
·孩子的皮肤饥饿
·悄悄话有助宝宝智力发展
·宝宝回应妈妈情绪的方式
·怎样纠正孩子睡觉的坏习惯
·用“吓唬”教育孩子害处多
·如何调整与宝宝的亲子关系?
·和宝宝面对面地交流
·做好孩子收视的把关人(上)
-

Copyright © 2006-2009 www.danvren.net 大女人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