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前位置: 主页 > 亲子 > 幼儿阶段 > 幼儿心理 >

孩子“恋物症”需要强制戒除吗?

时间:2005-01-05 15:34 来源: 作者:
-

  手里拎着袜子,抱着小被子,还有的小男孩则拎着妈妈的文胸!幼儿园刚刚开学不久,现在如果你去幼儿园门口,一定能看到拿着这些奇怪东西去上学的小朋友。幼儿园老师说这叫“恋物症”。

  把被子做成“汪汪狗”

  然然是一个30个月大的小女孩,刚进幼儿园托班。每天来上学时,书包里都放着一只小小的婴儿枕,上面绣着一头象。

  一到午睡时间,她就向老师要:“我的象姐姐呢?”然后把象枕头抱在胸口甜甜地睡了。偶尔翻身的时候,小手又开始到处乱摸,摸到“象姐姐”就放在鼻子前用力闻一闻,再接着睡。万一摸不到,那就要“大闹天宫”了。

  佳佳每天都抱着她的“汪汪狗”来上幼儿园。所谓“汪汪狗”其实是一条被子,她外婆为了方便携带和保持清洁,把小被子卷成一团然后放在一个塑料袋里系好,只露出一个被角,佳佳叫它“汪汪狗”。进入幼儿园后,她几乎时时刻刻都拎着“汪汪狗”:拎着哭,拎着走路,拎着解小便,拎着滑滑梯,拎着做游戏,拎着吃饭……睡觉的时候更是一定要摸着露在外面的被角。有时候做操、游戏、吃饭时,她也会忘记“汪汪狗”,把它丢在一边,但回头想起来后一看手里没有“汪汪狗”,就哇哇大哭。

  阳阳则紧紧地抱着妈妈的衣服走进教室。为了骗她放下衣服,老师让她来到玩具架前,说:“你把整个筐都拿过去,放到桌子上玩。”没有想到,阳阳把妈妈的衣服往筐里一放,两只小手捧着筐就走。

  在幼儿园里,几乎每个班都有两三个这样有恋物情结的小朋友。恋“被子、毯子、枕头”的人最多,其次是妈妈的衣服等。

  还有一些孩子的依恋物让人哭笑不得。比如有个小女孩每天早上都要拎一只袜子到学校;有一个特别喜欢家里的小椅子,死活让爸妈每天带着小椅子到幼儿园去;还有一个小男孩每天拎着妈妈的文胸去学校。

  “恋物症”不能说断就断

  怎么孩子就恋上这些东西了?送孩子来上学的家长也很尴尬。幼儿园老师说,孩子的这些习惯大多还是拜家长所赐。

  佳佳的外婆就告诉老师:“佳佳1岁左右断奶时,就盖着这条小被子,后来她就一直认准这条被子了。”舟舟6个月大时,妈妈经常穿着这件花衣服抱她。结果现在为了方便拿到幼儿园,妈妈不得不剪下一个袖子让她随身带着。

  对孩子的恋物情结,家长显得挺着急。有的家长坚决不让孩子把这些东西带到幼儿园,觉得让孩子哭两天说不定就好了。但杭州的幼教专家周军建议:不要采取这样绝对的措施。“一般我们都允许孩子带这些东西来幼儿园,这是出于对孩子心理需求的考虑。”她认为这些成人看不起眼的东西,却常常会给孩子带来安全感、舒适感,还会有效缓解他们离开父母、在陌生环境中的紧张焦虑情绪。其实,这是孩子把对父母的依恋情感转移到了某些物品上。

  对此,老师们采取的措施是通过游戏等有效的措施,逐步转移孩子的兴趣。比如对待佳佳,老师把“汪汪狗”放在柜子里,告诉她“汪汪狗”在里面睡觉,佳佳醒了以后再来找它,她会很乐意。

  带着妈妈一截衣袖来的舟舟,老师正在和她玩“谁熬得牢”的游戏。老师对她说:“如果你十分钟不玩宝贝,那老师就奖给你一颗五角星,再熬个一个小时,老师就给你两颗,那就可以看一集你喜欢看的动画片!”

  周军建议,家长最好尝试转移、交换依恋物的方法,慢慢缓解其使用频率。幼儿园老师也会尽量设计好的游戏,不让孩子出现“无聊”或“孤独”的感觉,将宝宝的注意力转移到集体中,这是减少使用依恋物的关键。

更多最新文章内容
·怎样才能让孩子不说谎
·宝宝有恋物情节怎么办?
·早晨,让宝宝快乐地起床
·孩子为何对父母过分依恋
·走进孩子心灵的最佳方式
·独生子女为什么这么缠人
·孩子的需求要不要被满足?
·幼儿抵制电视广告的诱惑(下)
·宝宝投诉老师了
·双胞胎有心灵感应吗?
更多相关内容推荐
·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幼儿
·如何调整与宝宝的亲子关系?
·保护孩子的童心
·孩子的皮肤饥饿
·悄悄话有助宝宝智力发展
·和宝宝面对面地交流
·宝宝回应妈妈情绪的方式
·怎样纠正孩子睡觉的坏习惯
·用“吓唬”教育孩子害处多
·做好孩子收视的把关人(上)
-

Copyright © 2006-2009 www.danvren.net 大女人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