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前位置: 主页 > 亲子 > 幼儿阶段 > 幼儿保健 >

谨防小儿牛奶贫血症

时间:2004-12-01 15:11 来源: 作者:
-

所谓“牛奶贫血症”是指婴幼儿因过量饮用牛奶,忽视添加辅食,而引起的小儿缺铁性贫血。该症于1985年10月因日本松本隆五医师提出。

  新生儿出生时从母体获得一定的铁,但满六个月后,就需要从食物中补充铁质,然而,市场上出售的牛奶,1000毫升中含0.5-2.0毫克铁,而一岁的孩子每天需要从食物中摄取约6毫克铁。

  不仅牛奶里含铁量太少而且铁的吸收率很低。铁是造血的基础元素,铁不足则会发生缺铁性贫血。据分析,牛奶的铁含量只有人奶的33%,同时,人奶中铁的吸收率可达50%,而牛奶中铁的吸收率仅有10%。能提高铁的吸收利用率的促进剂之一,是牛奶中含量最少的维生素C。

  而目前,多数人都用金属器皿煮牛奶,此时维生素C很容易氧化。加上婴幼儿时期缺乏胃酸,不利于维生素C的吸收,若不注意补充维生素C,铁的吸收利用率自然就会降低。同时,牛奶中钙、磷、钾含量较多,而这些矿物质可使胃内容物呈碱性;磷还可与铁结合成难溶解的物质。这些都会影响铁的吸收,从而妨碍缺铁性贫血的纠正,甚至可能加重病情。此外,铜也是人体中多种酶的组成成分。大部分的铜以血浆酮蓝蛋白氧化酶的形式,存在于血浆中,这种多功能的氧化酶能将人体不能直接吸收的二价铁离子,催化成可吸收利用的三价铁,以促进铁肠道的吸收率,为制造血红蛋白贮存原料。而牛奶中的铜含量也极低。1000毫升仅含铜0.01毫克左右,很难满足婴儿的生理需要。这也是造成“牛奶贫血症”的原因之一。

  此外,牛奶中的叶酸、维生素B12等抗贫血因子易遭损失。目前,婴幼儿饮用的牛奶几乎都经过高温煮沸,而叶酸和维生素B12经煮沸后,损失量可达50%以上。维生素B12只有在胃内粘蛋白作用下,才能被顺利吸收。由于婴儿胃内缺少粘蛋白,故单纯用牛奶养,势必造成叶酸和维生素B12的缺乏,致细胞的核酸代谢障碍,从而发生婴幼儿巨幼细胞性贫血。

  因上,婴幼儿在没有母乳喂养的情况下及断奶以后,应当适当添加辅食,饮食多样化。只要按科学的喂养方法行事,小儿贫血是可以预防和得到纠正的。

更多最新文章内容
·如何防治新生儿肺炎?
·宝宝生病后会有哪些反应
·新生儿脐带保健小常识
·幼儿缺铁的原因与食疗
·小儿秋季腹泻的粥疗法
·小儿发烧灌肠治疗效果好
·纯母乳喂养宝宝易缺铁锌
·请用最健康的方法喂宝宝
·新生儿游泳能更聪明吗
·宝宝断奶后为什么不断腹泻
更多相关内容推荐
·坐月子VS现代医学对对碰(下)
·宝宝怎么晒太阳才不伤眼
·冬季如何预防宝宝得急性咽炎
·孩子补铁同时要补维C
·怎样用食物爱护宝宝牙齿
·小宝宝为什么总咳嗽呢?
·婴儿需禁用或慎用的药品
·如何预防龋齿
·育儿经验谈之宝宝睡眠篇
·恢复曼妙的脚和腿
-

Copyright © 2006-2009 www.danvren.net 大女人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