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前位置: 主页 > 亲子 > 幼儿阶段 > 幼儿保健 >

08版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

时间:2004-12-01 15:11 来源: 作者:
-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为指导各地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制定本指南。

  一、目的

  (一)指导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肠道病毒病的疫情报告和监测;

  (二)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

  (三)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开展公众预防和疫情应急处置。

  二、病原学

  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Coxasckievirus)A组16、4、5、7、9、10型,B组2、5、13型;埃可病毒(ECHOviruses)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其中以EV71及CoxAl6型最为常见。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75%酒精和5%来苏亦不能将其灭活,但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病毒在50℃可被迅速灭活,但1mol浓度二价阳离子环境可提高病毒对热灭活的抵抗力,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

  三、流行病学

  (一)流行概况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早期发现的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CoxA16型,1969年EV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此后EV71感染与CoxA1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20世纪70年代中期,保加利亚、匈牙利相继暴发以中枢神经系统为主要临床特征的EV71流行,1975年保加利亚报告病例750例,其中149人致瘫,44人死亡。1994年英国发生一起由Cox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患者大多为1-4岁婴幼儿,大部分病人症状较轻。英国1963年以来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手足口病流行的间隔期为2-3年。20世纪90年代后期,EV71开始东亚地区流行。1997年马来西亚发生了主要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4-8月共有2628人发病,4-6月有29例病人死亡。

  我国于1981年上海首次报道本病,此后,北京、河北、天津、福建、吉林、山东、湖北、青海和广东等10几个省份均有本病报道。1983年天津发生Cox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5-10月间发生了7000余病例。经过2年低水平散发后,1986年再次暴发。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手足口病人中分离出EV71,1998年深圳市卫生防疫站也从手足口病患者标本中分离出EV71。

更多最新文章内容
·小儿发烧灌肠治疗效果好
·宝宝断奶后为什么不断腹泻
·请用最健康的方法喂宝宝
·新生儿游泳能更聪明吗
·纯母乳喂养宝宝易缺铁锌
·宝宝生病后会有哪些反应
·新生儿脐带保健小常识
·幼儿缺铁的原因与食疗
·如何防治新生儿肺炎?
·小儿秋季腹泻的粥疗法
更多相关内容推荐
·如何预防龋齿
·坐月子VS现代医学对对碰(下)
·婴儿需禁用或慎用的药品
·育儿经验谈之宝宝睡眠篇
·冬季如何预防宝宝得急性咽炎
·恢复曼妙的脚和腿
·宝宝怎么晒太阳才不伤眼
·小宝宝为什么总咳嗽呢?
·孩子补铁同时要补维C
·怎样用食物爱护宝宝牙齿
-

Copyright © 2006-2009 www.danvren.net 大女人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