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前位置: 主页 > 亲子 > 分娩前后 > 新生护理 >

引起新生儿黄疸的几种原因

时间:2004-07-20 18:19 来源: 作者:
-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家长平时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一旦发现有病理性黄疸迹象,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老刘的儿媳生了个孙子,全家人沉浸在喜悦中,孰料第三天孩子皮肤泛黄,连眼珠子也有点黄,急忙抱到县医院去看。医生说:莫不是感染了肝炎吧?更把一家人吓坏了,赶紧送成都找专家。诊断结果表明,孩子得的是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指数略高,在医院做了两天蓝光照射,黄疸就退了。妇幼保健院儿科罗红裔副主任医师说,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症状,大约有60%的孩子会不同程度地出现这一症状,家长遇到这种情况不要惊慌,可根据黄疸出现的时间、程度、发展速度作一个初步判断,生理性黄疸不必过于担心,如果黄疸程度严重、发展速度快,则有可能是病理性黄疸,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引起新生儿黄疸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特有的一种现象,由于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下,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坏,胎儿出生后,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约为成人的两倍;另一方面,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素代谢受限制,造成新生儿在一段时间出现黄疸现象。

  诊断: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第2-3天出现,皮肤呈浅黄色,巩膜(白眼珠)以蓝为主微带黄色,尿稍黄但不染尿布,第4-5天最黄,2-3周消退,检查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加。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会出现得较早、较高,持续时间也较久,大约要满月才能消退。

  应对:生理性黄疸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孩子没有什么不适,一般情况下,不需治疗。

  母乳性黄疸:因吃母乳而发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由于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可以抑制新生儿肝脏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力,使血液中的胆红素不能及时进行代谢和排泄,浓度增加,出现新生儿皮肤和巩膜的黄染。

  诊断:孩子吃母乳,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如停止哺乳48小时,黄疸明显下降,若再次哺乳,黄疸又上升。

  应对:出现母乳性黄疸,一般不会影响小儿的健康,也无发烧和食欲不好的症状。如及时停止喂母奶,黄疸大约在2-4天内减弱,6-10天内全部消失。出现母乳性黄疸也不必惊慌,停母乳时可用牛奶暂时替代,待黄疸好转后继续用母乳喂养。

  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O、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

  诊断: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且逐渐加重。

  治疗:如果是ABO血型引起的轻微症状,只要采用光照疗法即可。严重者早期可进行换血治疗。

  感染性黄疸:因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使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

  诊断: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若母亲坚持产前保健、检查,孩子出现感染性黄疸的很少。感染性黄疸需送医院治疗。

  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

  诊断:其黄疸特点是出生后1-2周或3-4周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这种黄疸一般B超检查即可确诊,需到医院治疗。

  罗红裔医生强调,不论何种原因,病理性黄疸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除了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还可能引起死亡。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家长平时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一旦发现有病理性黄疸迹象,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更多最新文章内容
·新生儿特殊生理现象大揭密
·新生儿护理常见疑问详细解答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方法
·怎样给宝宝选奶嘴
·打了卡介苗一生不患病吗
·其实,天使都是可爱的
·新生儿要做哪些体格检查
·新生儿用药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家庭护理早产儿的多项要点
·新生儿喂鲜奶先稀释后加糖
更多相关内容推荐
·家有“臭臭”是个宝(原创)
·新生儿呼吸暂停是什么原因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方法
·你是我手心里的感动
·怎样对新生宝宝进行人工喂养
·新生儿的乳头挤不得
·新手妈咪的二十种困惑
·宝宝排便不规律怎么办?
·新生儿人工喂养喂奶前宜忌
·抓住治疗时机防早产儿失明
-

Copyright © 2006-2009 www.danvren.net 大女人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