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is Hilton穿极简休闲装的时候,拿一只LOGO手袋
首先,单讲对LOGO的“爱”,可没办法阐明女人们面对LOGO时的微妙心态。在“群体生活意识”极强的亚洲,大大的LOGO成为一种安全感和归属感,更被很多女性视为上流社会的象征,戴上身便可以吁口气自信满满地走出门了。一家日本调查公司拿出令人咂舌的调查结果:竟有94.3%的日本女性在其二十多岁时拥有过至少一件印有LV Monogram的产品。
帽子和手袋LOGO重复,还硬要搭配松松垮垮的运动装,故作姿态
白领女郎们,多的是怀揣“人有我也有”的心态,为一只袋一双鞋拼命攒钱,如若不提一只带有C或者D或者G的LOGO手袋,简直无法走入办公室。更噩梦的是,就算手袋系出名门,却没用劳什子的双C双G等明显LOGO做装饰,那它就不具备登上台面的条件——因为没人认得出它!
Louis vuitton Monogram彩色手袋
对LOGO爱到盲目,孔雀般地炫耀,更是灾难。我见过一位“LOGO小姐”,上身一件布满F字母的风衣,配一条Monogram牛仔七分裤,再搭一双缀有D子母扣的高跟拖鞋。造型专家总提醒,一身打扮不要超过三个颜色,但要是超过两种LOGO,更惨不忍睹。
印制Chanel各个著名标志的胸针
LOGO之恨,就是件颇具讽刺的事了。奢侈品牌原本只属于少数人的生活,如今却携着引人瞩目的LOGO出现在每个人的身上,千人一面还是其次,最怕便是这枚LOGO的拥簇凑巧全在社交黑名单上。90年代初的BURBERRY,大刀阔斧推行品牌经典的格图案LOGO,格纹比基尼乃至格纹婴儿推车陆续跟进。在全球零售大出风头之余,格纹在英国却成为足球流氓和3版女郎们的专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英国最红夜店的保安看到戴着BURBERRY格纹帽子的客人,都会礼貌而坚决地谢绝其入场。所幸公司在2001年聘得Christopher Bailey,这位自有主张的设计师频频推出让人耳目一新的成衣与配件,同时刻意回避名声有点坏的格纹元素,方使这个百年老牌不至于沦为第二个皮尔-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