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花掉血本的例子也不妨说一下。两年前的某一天,我在伦敦注意到了一双银色的莫罗·伯拉尼克女鞋,设计得不错,只是有些过于喜庆。一番权衡之后,我向店员要求试穿,可对方告诉我没有我需要的鞋码。我忽然萌生了一种强烈的挫败感,好像没有它我就无法生活下去一样。第二天,我坐飞机到纽约一家分店买了那双对我有超级魔力的鞋子。不过,直到现在,我还没有机会穿它。
回想这些年,类似的近乎疯狂的举动数不胜数。很多双鞋子买回来甚至根本没法穿上走路。有一条150英镑的马克·雅可布真丝灯笼裤,当时我没有抵御住店员一再的奉承,脑子一热买了下来。裤子非常瘦小,连我的屁股都包不过来,想来真是滑稽可笑。另外,还有一条普拉达滑雪冲锋裤我也从来没有穿过,因为我不喜欢滑雪,而且有恐高症。
我购物经常会出现的一种情况是,买了一双普拉达的厚底鞋或是一条意大利名牌的牛仔裤,结果回家之后发现以前已经买过了。
时尚表面下的“阴暗”
因为看到朋友戴着一款劳力士男式腕表很时髦,我也马上买了一款。之后去巴黎,我又看到一位漂亮的女孩戴着一款卡地亚腕表,羡慕得不得了,立刻想把手腕上的劳力士换成卡地亚。
我是靠自欺欺人来换取疯狂购物后的心理平衡的。我认为应该对自己好一些,因为那是我自己挣的钱,而且我工作很努力。如果某件东西特别昂贵,就像那款2000英镑的巴宝莉手提包,我会试着算一下自己使用它的次数,然后按照次数把价钱分成几份,就觉得不贵了。
我的问题和大多数女性朋友一样,当看到谢丽尔·科尔或是凯特·莫斯不同凡响的着装,就会觉得如果我跟她们穿一样的衣服,就可以拥有她们那样的生活。
上世纪90年代末,我在时尚杂志《玛利嘉儿》做主编,那份工作让我明白了许多时尚表面下掩盖的“阴暗”,比如说对照片进行修饰,或是将不合身的衣服做暂时的修改,或是借助整容使模特更年轻、更漂亮。
但是,我还是会被这些表面的假象所迷惑,看到喜欢的还是一副不买不罢休的心态。
我知道自己喜欢购物,抚摸那心爱的宝缇嘉手提包就像爱抚我的宠物,可是这些曾经疯狂喜欢的衣物并没有给予我任何爱的回报,也没有让其他人为此对我产生些许的好感。